健康online︱OL少運動少曬太陽成怕凍元兇 冬日飲杯「生薑紅棗茶」助暖身驅寒

https://hk.appledaily.com/local/20201216/KDTPLTBLPFHVHID5ACOQTTYYO4/

不少人踏入冬天會感到份外怕凍,在中醫角度,原來不同的怕凍表現可反映身體的問題。註冊中醫師葉佩玲指出,怕凍成因主要與身體的陽氣虛弱或肝鬱氣滯有關,前者會令人全身感到凍,後者會帶來手腳冰冷症狀。按體質及症狀推介飲用「生薑紅棗茶」或「玫瑰桂花杞子茶」,可暖身及改善手腳冰冷。在三大穴位使用暖包及煲薑水浸腳,配合平日拍打陽經、多做戶外運動及曬太陽,有助吸收陽氣、溫暖全身。

【全身凍VS手腳凍】

容易感到全身凍的人主要與體內陽氣虛弱,以致未能溫暖全身有關,多見於夏天很少曬太陽、很少做運動,或經常在冷氣地方工作、嗜生冷飲食的人士,如辦公室的OL。「人哋著着一件,佢哋(陽氣虛弱的人)可能要着兩件,要帶頸巾;或者有少少凍,出街已經要着羽絨」,陽氣虛弱人士都會較易冷親、傷風感冒。

中醫認為經常手凍腳凍,但身體感到暖的人屬肝鬱氣滯,引致氣機不暢,令到陽氣不達四肢。生活工作壓力大、不開心、做人做事太緊張,都是肝鬱氣滯的成因,他們會伴隨常常唉聲嘆氣、兩脅感脹痛等症狀和表現。年紀大人士都會比較容易怕冷或手腳冰凍。其他局部位置容易感到凍,則有機會受到寒邪侵襲,例如頭、頸、背部受寒,便會有相關痛症,即頭痛、頸痛等。

 
 

【茶療配合曬太陽】

陽氣不足人士平日可飲用「生薑紅棗茶」助溫陽祛寒、補氣養血,或飲用「當歸生薑羊肉湯」以溫陽補腎、健脾養血。不妨多吃有溫陽功效的食材包括羊肉、核桃、栗子、韭菜、南瓜、洋蔥等。晚上可用暖水浸腳,幫助暖身。至於肝鬱氣滯人士,可飲「玫瑰桂花杞子茶」有助疏肝解鬱、溫陽養血。有疏肝理氣功效的食物包括生麥芽、薄荷、玫瑰花、佛手、陳皮等。冬天最好多喝熱飲能顧護陽氣,並戒掉生冷飲食。

同時日常要多做深呼吸動作,建議進行八段錦的練習,有助氣機運行,當陽氣能去到四肢,便不會感到手腳冰冷。另外,怕凍人士要在日間多做戶外運動,多曬太陽,可幫助吸收陽氣,例如辦公室一族可趁中午飯後散步。拍打身體的陽經,可振奮經脈,即手腳外側位置,可進行3至5次,建議由下而上做,都可改善身體的冰冷症狀。

 

【暖包貼穴位助保暖】

外出時的保暖衣着不可忽視,尤其頸部和腳部,因為頸前有人迎穴,腳背有衝陽穴,屬中醫認為陽氣搏動的地方,若這些位置做好保暖,全身陽氣運行便會好,可幫助身體溫暖。另外,早上起床時要披上外套,以免凍親,不要在家赤腳行走,以防腳部受寒。盡量多睡,中醫認為冬天宜早睡晚起。 另外,進行天灸可調補陽氣,有助增強體質,防病治病。怕凍人士可用暖水或煲薑水浸腳,都有助氣血運行。薑本身有溫陽祛寒作用,可煲20至30分鐘後,稍為放暖,然後浸腳15至20分鐘,不妨在寒冷的日子、睡前或沖涼後進行。但要留意皮膚有傷口或感染的人不宜浸腳。糖尿病患者、心腦血管患者不宜久浸,建議先諮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。

中醫認為穴位是身體較敏感的地方,傳導和吸收熱力都較好,根據臨床經驗,將暖包敷在以下3個穴位可以更有效保暖,即括大椎、命門及湧泉。大椎及命門位於督脈,主宰全身陽氣;湧泉位於腎經,是腎經的起始穴位,有溫腎陽的作用。她提醒市民謹記要避免將暖包直接貼在皮膚上,宜貼在衣履上,覆蓋到穴位的位置。

【三大穴位定位】

●大椎(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)

●命門(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處,大概肚臍水平的正後方)

●湧泉(腳底前1/3的中間凹陷處)

【茶療推介】

「生薑紅棗茶」

功效:溫陽祛寒、補氣養血

適合人士:陽氣虛弱,感覺全身怕冷的人

材料:生薑5片、紅棗5粒(去內)

做法:材料及2碗水煲15至20分鐘,可於怕凍時服用

禁忌:身熱、口臭及便秘等濕熱人士慎服

「玫瑰桂花杞子茶」

功效:疏肝解鬱、溫陽養血

適合人士:肝鬱氣滯、壓力大、四肢怕凍但身暖人士

材料:玫瑰花5粒、桂花1克及杞子6粒

做法:材料放入杯內,用熱水焗5至10分鐘。可每星期服用1至3次

禁忌:身熱、口臭及便秘等濕熱人士慎服

將暖包用於大椎穴(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),有助保暖。本報記者攝

葉佩玲推介怕凍人士飲「生薑紅棗茶」或「玫瑰桂花杞子茶」改善怕凍症狀。本報記者攝
 

「玫瑰桂花杞子茶」可疏肝解鬱、溫陽養血,適 合肝鬱氣滯、壓力大、四肢怕凍但身暖人士;材料包括玫瑰花、桂花及杞子。本報記者攝
 

「生薑紅棗茶」有溫陽祛寒、補氣養血功效,適合陽氣虛弱、感覺全身怕凍的人士;材料包括生薑、紅棗。本報記者攝

 

將暖包用於大椎穴(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),有助保暖。本報記者攝

Open chat
預約時間